2020-10-09 15:07 来源: 人民论坛网
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空间,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直是一个受到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既关系到城市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如何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在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过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本文选编整理相关专家文章,供参考。
强化城市应急管理的理念更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的系统提升,离不开应急管理新理念的引领。一是强化全过程的理念。城市应急管理是在人员和资源集聚空间内发生的由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构成的完整过程,应当树立全过程的应急管理理念,不仅应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而且应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准备和情境恢复,以实现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实际上,应急管理的理想状态是将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遏制在萌芽状态,这就尤其需要坚持预防为先的原则,扎实做好日常的应急防范工作。二是强化协同理念。城市应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跨领域、跨边界、多主体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应强化协同理念,着重推进党政协同、部门协同、政社协同以及城市间的协同,构建既分工明确又协同有力的应急体系,形成强大的城市应急管理力量。三是强化沟通理念。突发公共事件的突然发生可能在短时间内给公众带来心理压力并造成恐慌情绪,对于人口和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的城市空间尤其如此。因而应强化沟通理念,在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发布政府的权威信息,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防止由于信息不透明而造成谣言传播,降低和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
夯实城市应急管理的法制保障。法制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和提升的坚实保障。一是加强城市应急管理立法。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立法,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为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法制规范。城市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应根据国家应急管理立法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与上位法相衔接的实施细则,促进上位法更好的落实。与此同时,城市也应立足本地实际和应急管理的具体需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专门立法,构建完善的城市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对城市应急管理的目标、原则、主体、职责、流程等各方面进行规范。二是完善城市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应急管理所处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城市应急预案需要根据环境的动态变迁及时进行完善。与此同时,城市应急预案本身又是由政府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社区预案等具体预案构成的完整体系,应促进政府预案与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社区预案有效衔接,构建有机衔接的城市应急预案体系。三是强化应急管理的规划支持。城市作为各类资源和要素高度集中的空间,其应急管理能力与城市规划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应着力提升城市规划的水平,以科学和权威的城市规划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强化城市应急管理的主体协作。应急管理由前后衔接的多个环节有机构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城市人口和资源的空间聚集性更凸显了应急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决定了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多个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一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职能的履行者,承担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职责,是应急管理的主导力量。为此,应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权责边界,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企业既具有参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也有自身的参与资源,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应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城市应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发挥企业在城市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三是促进社会组织的参与。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在城市应急管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应大力促进专业性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并积极动员其参与城市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四是激发社会公众的参与热情。城市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关系每一位市民的安全,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也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和支持。这就要求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应急素养和能力,充分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大力促进公众的自觉有序参与。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不是松散的,而应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与政府力量有机协同,从而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最大合力。
加强城市应急管理的机制创新。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离不开机制的创新。一是构建城市应急联动机制。城市应急能力的提升需要构建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同合作、社会有序参与的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条块结合、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网络。二是创新社区应急协同机制。由于社区应急资源和力量相对薄弱,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应当创新社区应急协同机制,有效统筹和凝聚社区范围内各类主体的资源和力量,以落实城市应急管理的支点作用。三是健全城市应急信息公开机制。应健全城市应急信息公开机制,通过扩大信息公开的渠道、创新信息公开的形式、加强信息公开的技术支持等方式不断提升城市应急信息公开的效果。
用大数据提升城市应急能力。在大数据环境下,城市应急需要依赖于一个功能强大,且融合城市公共安全事件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处理、报送发布、跟踪反馈于一体的应急智慧平台。一是建设城市应急基础资源系统。推进互联网与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结合城市区域情况、重大危险源、重点防护目标等基础数据库,构建融合应急数据资源规划、数据资源标准、数据资源构成、数据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动态调整、修订、更新。二是构建城市应急技术支持系统。通过建立专业技术工作站、依靠政府科技发展计划或规范技术服务外包制度,完善智能化信息平台技术架构、综合应用系统云计算关键技术、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关键技术,构建一个集海量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与智能分析、协同管理与应急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应急技术支撑系统。三是构建城市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依托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完善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管理系统和决策指挥系统来充实决策依据、优化分析手段、整合应急资源。四是健全城市应急信息服务系统。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工程,完善应急管理平台的数据采集与储备系统、灾情预警系统、信息报送与发布系统、舆情监控与引导系统、公共安全事件信息跟踪与反馈系统等,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安全数据汇集与调度、辅助决策分析与指挥调度、跨部门数据集成与业务协同,支撑和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应急平台云端化的研发趋势与应用需求。
用文化力提高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重视人的因素在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第一,以人为本,重视和发挥城市应急管理中人的作用。在影响城市应急能力的诸多要素中,人始终是核心因素。应急能力很大程度是由政府管理者、社会民众等应急管理主体的能力决定的。应重视和发挥城市应急管理中人的作用,以人为本,从提高人的应急素质、能力出发,培养人、教育人是提高城市整体应急能力的前提和首要工作。 第二,以文化管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领和决定作用。通过政府部门实施文化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应急理念文化在内的理念文化体系、行为规范、制度文化等文化体系,并通过文化管理的常规化、制度化,不仅能培育政府机关人员的价值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部门管理主体的文化素质,还能通过应急理念文化体系的设计及其有效实施管理,将人本化理念应用到应急管理与服务中去,从而提高应急管理主体的应急管理水平。二是引入文化管理模式,做好应急文化管理。第一,以明确的城市应急管理理念为出发点。城市应急管理理念体系大致可以划分应急意识和应急管理理念两个层次,前者是指全社会范围内普遍倡导的具有宏观层面指导意义的观念,后者是对管理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层面的观念或原则。一方面,要明确城市应急意识,包括忧患意识、安全意识、预防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等,发挥应急文化导向力和激励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遵循城市应急管理理念,包括政府部门要确立和遵循的以人为本或民本理念、伦理理念、公共安全管理理念、危机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以应急管理理念指导应急管理工作,有助于发挥城市应急文化约束力、凝聚力和辐射力功效。